從1991年以來我國的汽車零部件及所有汽車產品的出口金額統計。不難看出,近15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持續增長,入世以來增長尤為,每年增速都在0.03左右。同時,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在全部汽車產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5年已達0.8以上,是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的主力。
汽車零部件是構成汽車配件加工整體的各單元及服務于汽車配件加工的產品。
隨著汽車零部件加工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應用, 汽車配件加工零部件行業近年來呈現出如下發展特征:
①汽車零部件加工系統配套、模塊化供應趨勢方興未艾
②汽車零部件加工采購化
③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轉移速度較快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 因素。特別是當前汽車行業正在轟轟烈烈、如火如荼開展的自主與創新, 需要一個零部件體系作支撐。整車自主與需要零部件作基礎,零部件的自主創新又對整車產業的發展產生推動力,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沒有整車的自主,零部件體系的創新能力難以迸發,沒有零部件體系的支撐,自主的做大作強將難以為繼。
隨著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的汽車零部件崛起,逐漸成為汽車零部件行業中的翹楚。
國產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汽車,市場占有率低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外資控制了汽車零部件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零部件銷售收入僅占全行業的0.2-0.25,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占整個行業的0.75以上,在這些外資供應商中,獨資企業占0.55,合資企業占0.45,本土零部件主要應用于自主汽車,市場占有率低。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0.9,其中,汽車的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氣囊、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外資企業所占比例分別是1、0.91和0.69。
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脫離整車企業并形成化零部件集團,正成為一種化趨勢。 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幾乎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引進技術合資企業已超過1000家。國內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規模大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逐步成長起來。隨著 上汽車行業開始實行零部件“化采購”策略及 跨國汽車企業推行本土化策略,國內市場將出現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到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國內產值將達到7000億元左右。
在 時期,雖然經濟整體下滑,但根據近四到五年的實際采購實踐,中國采購的成果并不像大量公司預測的那樣樂觀,幾乎0.8以上的公司沒有達到他們采購量和采購降成本的目標。而隨著人民幣上升和出口退稅率的下降,中國采購面臨的壓力 大, 采購商已經將目光同時轉移到越南、印度、泰國、澳大利亞等其它 與地區。從以上看來,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仍將加速增長。